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会员风采 >

中国乡土艺术协会会员——朱硕民

来源:未知|发布时间:2020-05-11|浏览次数:

朱硕民,男,中共党员,1963年生于河南省宝丰县小店乡石洼村,中国乡土艺术协会会员。种过地、养过鸡、当过临时工,后进入烟草系统工作,爱好新闻写作,20岁开始在省市新闻媒体发表作品。上世纪90年代初,作品开始见诸《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工人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经济参考报》、《新华社每日电讯》、《中国经济导报》、《半月谈》、《瞭望》等首都主要报刊。被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总工会等单位,授予“自学成才奖”。

代表作品有:《人民日报》加花边发表的通讯“不战而胜夸宝丰”,对解决当时烽火四起的农产品抢购难题,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报社专门配发编辑点评“有质量才能不战而胜”。邓小平南巡之后,在《人民日报》发表访谈录“抓住机遇就是财富”,国家烟草专卖局领导给报社编辑部打电话,称赞文章对全国烟草行业的改革发展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深度报道“烟叶太多了,为啥还要种”在《经济日报》一版头题发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当天就在早间新闻节目中摘播,《文摘报》等报纸也陆续摘登,还被上海行知学院作为案例编入《政治经济学》教材,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中国烟草》也在第一时间加编者按转载。通讯“烟叶王国争气歌”在当时发行400万份的《半月谈》配压题照片发表,吸引了全国17个产烟省区数以万计的参观者,连续几年到宝丰县学习取经。人物通讯“烟王张仁义”在新华社播发后,被多家媒体采用,《经济日报》、《农民日报》均在二版显著位置发表。通讯“农兴则商旺”在《经济日报》农村天地版头题发表,报社专门配发长篇评论“协调好利益关系最重要”。访谈录“科技兴烟创优势--著名烟草专家朱尊权谈我国烟草生产”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后,朱老先生还收到一些海外华人来信。同时,在《新华社内部参考》发表的工作纪实“在质量、品种、效益上做文章”、在人民日报主办的《市场报》二版头题发表的消息“我国推出烤烟收购新标准”在《农民日报》发表的消息“全国烟叶生产现场会提醒烟农:莫采生烟叶,严把质量关”、在《河南农民报》头版头题以三行标题发表的消息“助理兽医师赵绍堂回乡开办家庭兽医站”、在《河南科技报》头版头题套红发表的消息“平顶山烟草模式受到专家肯定”、在《平顶山日报》一版头题发表的系列调查“咬定质量不放松”等,都曾轰动一时。在《三门峡日报》发表的消息“我市近 5 万烟农凭证上岗”,被评为当年“全国地市级好新闻二等奖”。

朱硕民勤奋好学,多次利用出差机会拜访名家。在新华社一座幽静的小院里,曾两次拜访中国新闻界泰斗、时任新华社社长穆青,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到《人民呼唤焦裕禄》,当面聆听穆老笑谈新闻写作。中央党校报刊社社长许宝健认为,朱硕民的新闻敏感性强,选题准确,文笔流畅,尤其是涉及农业农村的报道,乡土气息浓郁,朴素而生动。原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会长莫新元对朱硕民的评价是:写稿不以数量见长,而是以深度和高度取胜,勤于思考,工于文字,善于从更高的层面和视角审视新闻素材的价值,有些文章还产生过较大影响

世纪之交,朱硕民在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杂志社挂职,北至东三省南到珠江畔,东至齐鲁大地西到彩云之南,到全国各地采访烟区、采访烟厂,还走出国门采访对外投资企业,采写了一批在烟草行业有一定影响的通讯、专访、侧记和深度报道。如“北国之春”、“塞外育青松”、“打假在闽粤”、“今日烟叶王国”、“邵武烟叶俏起来”、“西子湖畔春来早”、“雁山瓯水唱新歌”、“许昌2·29打假之后”等,有些还配有编后语或编辑点评。2000年,《中国烟草》杂志社评出年度好稿8篇,朱硕民的作品“烟叶太多了,为啥还要种”名列第二。

与人合著有《烟草发展之路》、《现代烟草生产经营管理》,前者由时任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江明题写书名、著名烟草专家朱尊权作序,后者被合肥经济技术学院作为教材。编辑有《三门峡烟草道德故事》、《三门峡烟叶故事》。新近出版有《那些年,那些事儿》,原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会长莫新元、中央党校报刊社社长许宝健,分别作序。      

Copyright © 2002-2020 北京市房山区城关街道中国乡土艺术协会 京ICP备200056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3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