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协会动态 >

贫困地区如何推动乡村振兴?

时间:2020-06-22 | 栏目:协会动态 | 点击: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对于贫困地区而言,全面脱贫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我们要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通过产业、生态、精神扶贫以及党建、民生等方面的对接,做好乡村振兴与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有机衔接。

 

以产业扶贫带动产业兴旺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增强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坚实支撑,不仅有利于更好地就地就近就业增收,也有利于规避异地城镇化带来的家庭人口空间分离问题,更好地实现就地就近城镇化。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整体布局,通过产业扶贫让群众致富、村集体有稳定收入是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重要衔接点,应以高效、高质量的产业扶贫实现产业兴旺,推动现代农业建设。

一是抓特色产业发展。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依托资源禀赋和现有产业基础充分挖掘优势特色资源,加快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项目,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二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扶贫。乡村旅游扶贫是贫困地区的新业态,应科学制定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一方面要整合红色资源和绿色资源,打破区域界限,逐步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点线面格局,发展一批旅游扶贫试点村、试点基地,注重将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与其他旅游产品相结合,发挥旅游扶贫的关联效应;另一方面提高对旅游扶贫的资金投入力度,保证旅游扶贫项目精准带动、脱贫任务精准量化、落实到户精准受益,进一步提高旅游扶贫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是发展电商扶贫。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电商扶贫应运而生。电商扶贫分为线上扶贫和线下扶贫。线上扶贫促进了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拓宽了贫困地区产品销售渠道,实现了有效对接供需,破解了贫困地区“有产品没价格、有产品无品牌”的难题,带动了物流、网店等相关行业和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发展;线下扶贫加快了贫困地区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电商扶贫“硬件”和“软件”建设同步进行,有利于打通农村电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

 

以生态扶贫推动生态宜居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我国贫困地区大多分布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扶贫将生态环保理念融入乡村振兴是客观所需、农民所盼,是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目标的重要保障,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

一方面,应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贫困地区生态农业发展要围绕该地区支柱产业,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促使各种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延长生态产品产业链,进一步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确保贫困地区逐步走上生态平衡发展之路,并通过引进生态技术和生态环保企业,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使贫困群众共享生态扶贫带来的红利。

另一方面,应建立健全生态扶贫责任机制。要扎紧环境制度的笼子,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和监督评价体系,将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扶贫考核的重要指标。

此外,要立足于乡村生态生物资源合理开发,积极推进“厕所革命”、农业节水、科学用肥、秸秆综合利用、粪污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大力发展现代集约农业和生态旅游产业,并通过健全奖惩机制,大力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工作,杜绝城镇各类污染源向乡村转移。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精神扶贫也是体现乡风文明的重要一环。

一方面,应组织贫困群众学习相关政策,大力弘扬“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精神,提高贫困群众的思想、道德、法律、文化素质,帮助其通过自身奋斗摆脱贫困,让贫困群众更好参与到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

另一方面,应加强贫困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树立农村新风尚。积极组织开展能够让贫困群众参与的文化活动,使贫困群众深刻体会到破除封建陋习的重要意义,帮助树立科学的、现代的生产生活意识。鼓励广大文化组织、文化工作者创造更多直接反映农村文化、农村特色的优秀文化作品,创造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同时让更多贫困群众以活动主体的角色参与到文化创作之中,拉近和贫困群众的距离。要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增强贫困群众的守法意识,帮助贫困群众形成自立自强、艰苦奋斗、争先脱贫的良好精神风貌,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夯实群众基础。

   

以基层党建促进治理有效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基层党组织是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组织保障,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带领群众脱贫的实践者。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领头雁”作用。突出党组织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增强基层党员干事创业的动力,不断提升党员队伍活力,引领群众脱贫致富,做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另一方面,要加强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一是抓好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吸引各行业优秀人才到村任职,注重任用和选聘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工作理念先进的人才,优化和改善班子结构。二是加强基层干部能力建设。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组织保障,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经济、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治理的带头作用,研究总结脱贫攻坚特点和趋势,推动政策落地的精准性和实效性。三是打造风清气正的基层队伍。要加强对扶贫干部的人文关怀,让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昂扬的工作热情,积极推行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大基层权力腐败惩处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的基层政治生态环境。

 

以民生建设实现生活富裕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精准扶贫是实现生活富裕的基本前提,要围绕教育、社会保障等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

一方面,要推进教育扶贫。教育既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也为实施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人才根基。要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提高脱贫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以及贫困地区发展的潜力,防止贫困代际传递。要通过加快完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建立健全农村学前教育服务网络,优先保障贫困家庭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要提高贫困地区师资待遇,采取更加优惠的帮扶机制吸引各界优秀人才参与农村教育事业。要加大对贫困人群的技术培训,确保贫困群众掌握脱贫致富的“一技之长”。

另一方面,要完善社会兜底保障网。发挥社会救助在保障兜底扶贫中作用。按照应保尽保原则,将符合条件的人口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通过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监管机制,加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管理,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无缝衔接。提高社会保险兜底保障作用。切实发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用,通过逐步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提高大病报销比例的方式,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扩大农村医疗保障范围,改善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医疗救助和保障水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