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大都知道“立竿见影”这一成语,意思是在太阳光下立起竿子,地上会立即出现一条影子,比喻做事见效快。“立竿见影”无疑是一项常识,但凡事也有例外,夏至节正午就有地方会出现“
立竿无影”的情况。
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以北斗的斗柄指向确定。斗指午,为夏至。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这天正午时分因为太阳光线呈对地球的直射状,在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会出现“
立竿无影”奇景。“立竿无影”现象只有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才有,一年中有两次太阳光线垂直射向地面的时刻。
夏至和冬至同属于中国民间重要节日,古时称“夏节”“夏至节”。清代之前的夏至日曾规定全国放假,官员们可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以避夏日酷暑,名曰“歇夏”。
宋人庞元英《
文昌杂录》里也有记载:“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唐人段成式《
酉阳杂俎•
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夏至日,民间有妇女们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物品的习俗。
夏至节各地也有不同民间食俗。“冬至饺子夏至面”,北京人夏至这天讲究吃面,吃些生菜、凉面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中国西北地区如陕西,夏至食粽,并取菊为灰用来防止小麦受虫害。农家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祭祖后食用或赠送亲友。夏至吃狗肉和荔枝,则是岭南一带的人以借名想吃的“专利”。据说夏至日的狗肉和荔子合吃不热,有“冬至鱼生夏至狗”之说。“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 ,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
有一句民间俗语说:“夏至响雷三伏冷,夏至无雨晒死人。”意思是夏至当天如果遇到雷雨天气,那么伏天就会凉爽一些;但如果夏至当天不下雨的话,整个伏天就会热死人。
夏至后,很快就要进入伏天,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所以要“伏”,就是潜藏起来。人们可要预防中暑哦。许多人知道“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凌上走”的“冬九九歌”,却不知道有个“夏九九歌”。其实“夏九九歌”更能生动形象地反映出日期与物候的关系。湖北省老河口市一座禹王庙正厅的榆木大梁上的《夏至九九歌》:“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