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协会动态 >

不负韶华,未来可期!高考加油!

来源:未知|发布时间:2020-07-07|浏览次数:

 

关于高考的话题,微博上也是热火朝天

             

今天我们来说说《高考》的历史。

 

高考最早可追溯至隋代的科举考试,完善于唐,发展于宋,鼎盛于明,终结于清。

而在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左中堂提出“中学为主、西学为辅”,开办了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等学堂,同时学习西方的科举考试方式,此举被认为是中国近代最早的高考。  

 ▲李鸿章

 

1977年,高考恢复,至今走过43载,为顺应社会发展潮流,高考的考试制度发生过多次改变。

 

 

高考制度的成立

 

1952年6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全国高等教育学校一九五二年暑期招收新生的规定》,规定全国高校除经教育部批准的个别学校外,一律参加统一招生,并且实行统一分配制,这是新中国成立首次高考,也是我国目前高考制度的雏形

  

 ▲1952年上海的准考证

 

这一时期的高考,招生考试规模小,录取率高,考试形式的主观性强,尚缺乏对大规模考试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研究。

 

(数据显示:1952年,报考人数:7.3万人,高校招生数6.64万人,录取比例 91(%))

 

从高考废除到推荐入学

 

1953年,北京一位考生8门成绩考了178分,该生坚持认为试卷评分出了问题,三番五次给人民监察委员会写信提出控诉。这是根据历史可查的炮轰高考的第一人。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批判高考制度成为政治话题,革命小将开始向高考制度开炮,教育部于是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高考,高校也停止招生达六年之久,许多适龄学生只能去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1970年全国正式恢复招生工作,但取消了考试,采取上大学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推荐制”办法。

当年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机会入学,此举造成了我国高等教育的长时间停滞和直接导致国家人才的断档。

 

网上资料显示:

1966年至1969年,推迟高考,大专院校没有招生。

1970年第一届工农兵学员,1970年9月-1971年3月入学,招收学员9万人。

1971年,没有招生,原因待查。

1972年第二届工农兵学员,招收学员13万人。

1973年第三届工农兵学员,招收学员15.3万人。

1974年第四届工农兵学员,招收学员16.5万人。

1975年第五届工农兵学员,招收学员19万人。

1976年第六届工农兵学员,招收学员21.7万人。

 

 

 

高考的恢复和重建

 

1977年8月8日,邓小平同志明确表示,“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从高中直接招生,我看可能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一个好办法。” 

    
▲1977年上海恢复高考时的场景

 

1978年真正意义上的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正式恢复。当年参加高考的人数达570万人,录取了27万,录取率为4.73%。

        

▲1977年高考考场

这次的恢复,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挽救了中国教育。

 

 

高考多元化改革(1985-1998)

 

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决定》,明确规定:
 

由高等学校全部按国家计划统一招生,毕业生全部由国家包下来统一分配的办法,变成实行国家计划招生、用人单位委托招生、招收少数自费生等三种招生办法,把“双轨制”下的计划招生和缴费入学纳入了高考体制。

 

 

1985开始试行,逐步把高中会考成绩作为高考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

 

1985年以后,高考在减少考试科目上进行了改革,开始推行“3+2”考试方案:将高中毕业会考后的高考科目分为文史、理工两大类,并将理工类7门、文科类6门的考试科目都减为5门,所有的考生都必须考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理工类加考物理、化学,文史类加考政治、历史。

 

1996年,普通高校招生试行并轨招生改革制度,高校的学费开始增加,增长幅度达到了30%,甚至50%。到2000年,一直由国家“全包”的师范专业也实行收费,招生并轨改革完成。

 

 

高考的深化改革(1999—2009)

 
1999年教育部颁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新世纪初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提出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和开展素质教育的要求,揭开了全新高考改革的序幕。
 
1999年教育部开始推行“3+X”科目考试方案:
“3”指“语文、数学、英语”,是考生的必考科目,英语增加听力考试。
“X”指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从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中选择一个考试科目,满分为750分。到2001年“X”的选择范围扩大到高中所开的全部课程,包括音乐、体育、美术。
 
这是目前全国应用地区最广,最成熟的,最被人们接受的高考模式,打破了长期以来全国共同使用高考一张试卷的格局,增加了高考的地方元素和特色,提高了高考命题的安全系数。
 
2001年,教育部出台新政策,开始实行“自主招生”试点工作,并在2009年开始试行自主选拔录取的“联考”。

  

2009年,部分省份开始试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开展单独招生改革试点。
 
2011年,教育部在部分高职院校中试行“注册入学”制度。逐步形成综合评价、多元考试、多样录取价的考试招生制度,有助于克服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弊端,促进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体现考生与学校依法自主双向选择的平等权利。

 

 

高考改革的新一轮启动

 

2014年,中国考试招生制度新一轮改革启动。《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
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为全国统考科目及自选科目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相加,其中外语可考2次;扩大使用全国卷省份,取消特长生加分;同时,提高中西部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

 

 

我国的高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到繁,从精英化到大众化,逐渐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考试。
 
高考政策变迁的历程反映出了高考政策的价值目的、价值选择过程和价值实施的规律。
你当初赶上的是什么高考政策?你又是否想过未来你的孩子们将面对的是什么样的高考政策?你该帮助他做好什么样的准备呢?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电话:010-89325988
邮箱:zgxtysxh010@163.com
网址:www.zgxt.org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城关街道攀天红文创科技园中国乡土艺术协会
 
Copyright © 2002-2020 北京市房山区城关街道中国乡土艺术协会 京ICP备200056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3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