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说说《高考》的历史。
高考最早可追溯至隋代的科举考试,完善于唐,发展于宋,鼎盛于明,终结于清。
而在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左中堂提出“中学为主、西学为辅”,开办了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等学堂,同时学习西方的科举考试方式,此举被认为是中国近代最早的高考。
▲李鸿章
1977年,高考恢复,至今走过43载,为顺应社会发展潮流,高考的考试制度发生过多次改变。
高考制度的成立
1952年6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全国高等教育学校一九五二年暑期招收新生的规定》,规定全国高校除经教育部批准的个别学校外,一律参加统一招生,并且实行统一分配制,这是新中国成立首次高考,也是我国目前高考制度的雏形。
▲1952年上海的准考证
这一时期的高考,招生考试规模小,录取率高,考试形式的主观性强,尚缺乏对大规模考试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研究。
(数据显示:1952年,报考人数:7.3万人,高校招生数6.64万人,录取比例 91(%))
从高考废除到推荐入学
1953年,北京一位考生8门成绩考了178分,该生坚持认为试卷评分出了问题,三番五次给人民监察委员会写信提出控诉。这是根据历史可查的炮轰高考的第一人。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批判高考制度成为政治话题,革命小将开始向高考制度开炮,教育部于是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高考,高校也停止招生达六年之久,许多适龄学生只能去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1970年全国正式恢复招生工作,但取消了考试,采取上大学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推荐制”办法。
当年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机会入学,此举造成了我国高等教育的长时间停滞和直接导致国家人才的断档。
网上资料显示:
1966年至1969年,推迟高考,大专院校没有招生。
1970年第一届工农兵学员,1970年9月-1971年3月入学,招收学员9万人。
1971年,没有招生,原因待查。
1972年第二届工农兵学员,招收学员13万人。
1973年第三届工农兵学员,招收学员15.3万人。
1974年第四届工农兵学员,招收学员16.5万人。
1975年第五届工农兵学员,招收学员19万人。
1976年第六届工农兵学员,招收学员21.7万人。
高考的恢复和重建
1977年8月8日,邓小平同志明确表示,“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从高中直接招生,我看可能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一个好办法。”
▲1977年上海恢复高考时的场景
▲1977年高考考场
这次的恢复,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挽救了中国教育。
高考多元化改革(1985-1998)
由高等学校全部按国家计划统一招生,毕业生全部由国家包下来统一分配的办法,变成实行国家计划招生、用人单位委托招生、招收少数自费生等三种招生办法,把“双轨制”下的计划招生和缴费入学纳入了高考体制。
1985年以后,高考在减少考试科目上进行了改革,开始推行“3+2”考试方案:将高中毕业会考后的高考科目分为文史、理工两大类,并将理工类7门、文科类6门的考试科目都减为5门,所有的考生都必须考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理工类加考物理、化学,文史类加考政治、历史。
1996年,普通高校招生试行并轨招生改革制度,高校的学费开始增加,增长幅度达到了30%,甚至50%。到2000年,一直由国家“全包”的师范专业也实行收费,招生并轨改革完成。
高考的深化改革(1999—2009)
高考改革的新一轮启动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