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名称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当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如有
龙舟节、重午节、
端阳节、端五节、重五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
艾节、上日、五月节、
菖蒲节、天医节、草药节、浴兰节、午日节、
地腊节、正阳节、
龙日节、
粽子节、五黄节、诗人节、躲午节、解粽节、端礼节、五月初五、五月当午等等,与
春节、
清明节、
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节源。“端午”的“端”字本义为“
正”,“午”为“
中”,“端午”即“中正”,这天午时则为正中之正。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端午祭龙礼俗与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干支历法以及
苍龙七宿正处南中的天象有关。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
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
飞龙在天。”
端午习俗。仲夏端午,飞龙在天,龙气旺盛,百邪皆避。端午节是集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主要民俗活动有
赛龙舟、
祭龙、
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药水、打午时水、
浸龙舟水、食粽、
放纸鸢、睇龙船、拴
五色丝线、薰苍术、
佩香囊等等。还有人把纪念屈原、盘瓠、曹娥、伍子胥等传说与端午节联系在一起,增加了节日的趣味性。
端午食粽。粽,即“粽籺”,俗称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或柊叶)包裹而成,形状多样,有尖角状、四角状等。粽子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是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传入北方后,用黍米(北方产黍)做粽,称“角黍”。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
咸粽和
甜粽两大类。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